“兩學一做”的鮮活教材 黨性教育的生動范本
——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我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當時村里也有下鄉(xiāng)知青,所以對知青的故事多了一份親切感。習近平在陜北延川縣山溝里度過了7年知青歲月,他帶領村民改變貧困面貌,勞動致富的感人事跡,我為之敬佩和深受教育。這次仔細閱讀完《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通過不同被采訪者從不同角度講述,習近平7年知青歲月的整體經歷和工作生活往事,他的內心世界和精神狀態(tài),都清晰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了,讓我們深刻感受到,習近平同志之所以在今天能以雄才大略擔任我們黨的總書記,并明確為全黨的核心,應當說,與他在陜北延安梁家河七年知青歲月的艱苦磨煉、積極努力,以及之后不同崗位的歷練密切相關。延川縣梁家河村民王憲平一語中的:“習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實實干出來的”。總之,這本書讓我們當代黨員干部深受教育啟迪,黨員干部如何確立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如何干事創(chuàng)業(yè),如何面對逆境和困難,如何與普通群眾共事,如何處理工作與學習的關系,如何處理復雜問題等等,都給出了清晰的答案。
有信念,樹立遠大的奮斗目標。每個人的成長都會遇到困難和坎坷,它可以鍛造你的心智和心志,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成為你墮落的借口,可以毀害一個人,關鍵看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習近平是在困境中崛起的人,關鍵在于他少年立志有追求,志存高遠。在梁家河7年,習近平帶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和生活困難,立志為老百姓辦大事,要給群眾做實實在在的事情。這種毅力和決心,是一般人少有的。習近平后來清華畢業(yè)在中央軍委工作,但他反而放棄了看似更平坦舒適的道路,又下沉到基層一線,沉到社會實踐的最前沿去工作,一步一個腳印,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實、走得很充實。這是有大抱負、有大氣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氣、有大使命感的人,才能做出的選擇。 7年知青歲月,習近平之所以能扣好人生的第一??圩?,走好人生的第一步,一是與他這7年努力拼搏、自強不息、刻苦鍛煉有關,他不甘于平淡生活,認為人活一世,要做一番事業(yè),要在“修齊治平”方面有所作為,這是他成長的內因;二是外部因素。如黨組織的培養(yǎng),家庭與環(huán)境的影響,陜北老鄉(xiāng)的關懷教育等等。今天,習近平總書記的“有追求”,主要體現(xiàn)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追求”、“為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
敢擔當,保持強烈的使命感。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能解決過去長期想解決但沒有解決好的難題,辦成許多過去想辦但沒有辦成的大事,就與他這種敢于擔當?shù)木窈蜌飧畔嚓P。梁家河村民梁玉明說:“近平敢說敢做敢擔當。”習近平做事情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他一旦擔起責任,就有自己的想法,就敢干事,敢干大事。敢于擔當與具有戰(zhàn)略定力有關。不論大事小事,習近平遇事總是沉著淡定,始終保持情緒上的冷靜,因為他認為,做大事者要具備冷靜的心態(tài)和自控能力,這樣即使事務再緊急,也可以條分縷析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當今,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具有敢于擔當和戰(zhàn)略定力的品格,就與他在梁家河7年知青歲月所養(yǎng)成的擔當精神和戰(zhàn)略定力是直接相關的。
能吃苦,磨煉頑強拼搏的意志。 孟子曾說過:“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能吃苦者,就能經受苦難的考驗,能磨其心志,苦難會成為他人生成長的教科書和難得的精神財富。習近平到達陜北那年才16歲,正是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把7年最珍貴的青春歲月,留在梁家河這個山溝里。知青孔丹說:“陜北七年,他真是不容易也真是不簡單。”這些樸實的話都是真實的寫照。習近平到延川縣梁家河插隊,一開始要過四關: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他沒有消沉,他不對身邊的人抱怨什么,不向別人傾訴自己的苦悶,反而比較堅強,能吃苦,能頂住壓力,這使他度過了這四關,也使他的精神得到了升華,思想得到了提升,認識得到了提高,這就是:貼近黃土地,貼近農民,下決心扎根農村,立志改變梁家河的落后面貌。今天,習近平總書記的“能吃苦”,主要體現(xiàn)在他為民族、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夙夜在公、竭盡心力。
勤學習,堅持不懈提升文化素養(yǎng)。2009年5月,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專題研討班開學典禮上專門就領導干部學習做了重要講話。他指出,當前領導干部讀書的狀況不容樂觀,歸結起來主要是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追求享樂、玩物喪志,不好讀書;二是熱衷應酬、忙于事務,不勤讀書;三是淺嘗輒止、不求甚解,不善讀書;四是學而不思、知行不一,學用脫節(jié)。 并以此提出領導干部讀書“三要”。的確,學習是人生進步的階梯,學習能改變命運,這是不爭的事實。與習近平一起到延川縣梁家河插隊的知青戴明說:“近平在梁家河從來沒有放棄讀書和思考。”他裝滿了兩個箱子的書,在田間地頭休息間隙抓緊讀書,干了一天活再累,晚上也要看書到深夜。他讀的書有政治、歷史,有文學、哲學、軍事,他還注重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中國經典古籍。就當時的環(huán)境和條件,要掌握這些知識需要多大的恒心和毅力。 當前,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之所以具有哲學的眼光、底蘊和智慧,之所以能把握歷史規(guī)律和歷史經驗,之所以常常引經據(jù)典、信手拈來,就與他注重學習、讀書有關,與他“厚積薄發(fā)”的積累有關。他在十九大報告提出并確立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改革發(fā)展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習近平說得好:“好學才能上進,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
干實事,腳踏實地為民服務。只有與老百姓有真感情,心里裝著群眾,才會為群眾辦實事,進而才能真正贏得群眾的信賴和擁護。習近平在梁家河插隊期間,村民們說,習近平從來不考慮自己的前途和命運,總是在考慮為老百姓謀利益,試圖改變當?shù)芈浜竺婷?。無論是在當知青的時候,還是在當大隊書記的時候,習近平的目標很明確,就是為老百姓謀幸福。要為群眾辦實事,就要先調查研究,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fā),了解當?shù)貙嶋H情況。他從群眾吃飯問題,吃水問題和改善生活條件等實際問題著手,扎扎實實干好每一件事事,打水壩,挖水井,建沼氣,他都在生產一線帶頭干,后來為了發(fā)展村經濟,辦縫紉社、代銷點、鐵業(yè)社、磨坊等,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辦。 這本書中,村民呂侯生講述了習近平給他治腿病的經歷,當時作為省級干部的習近平為村民出資兩次治療腿病,朋友之情,百姓情懷,愛心幫扶,掩卷沉思,讓人深受感動。習近平曾自述:“7年上山下鄉(xiāng)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煉很大。最大的收獲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實際,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群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二是培養(yǎng)了我的自信心。” 習近平在梁家河的7年,靠自己的苦干實干作出了一番成績。
重辯證,做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者。習近平所讀的書,最多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尤其是唯物辯證法。習近平善于運用辯證思維處理各種矛盾,做各種細致的工作。他做群眾工作很注意方法,也很人性化,從不采取強勢、高壓的做法,總是盡量做思想工作,認為把人的思想做通了,心理疙瘩解開了,事情也就順理成章做好了。他建沼氣時聘請的四川一個技術員,由于生活等方面困難,要打退堂鼓,別人都勸不住,習近平通過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和解決現(xiàn)實困難,終于打動這個技術員。習近平看問題,習慣從多方面考慮,善于運用辯證思維方式,針對一個問題進行多角度反復推敲,互相印證,而不是簡單地只從一個方面刻板地考慮問題,更不自以為是。知青雷平生說,習近平對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較多思考。當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樹立辯證思維,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就與他當年在梁家河插隊時注重學習唯物辯證法有關。知青黑蔭貴講述他與習近平去四川學習辦沼氣的情節(jié),讓人很受教育,習近平想在陜北把沼氣辦成,但四川和陜北的環(huán)境差別很大,他在學習中善于分析研究不同情況,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的沼氣池建設,刨根問底,認真請教,學習了40天左右,四川沼氣辦的干部為他的學習態(tài)度和鉆研精神深受感動。
當前,集團公司轉型升級,追趕超越的任務繁重,困難很多,我們要從習近平總書記非凡的成長經歷中汲取營養(yǎng),認真學習他堅若磐石、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心中時刻裝著群眾冷暖、一心為黨和國家事業(yè)作奉獻的家國情懷,不怕困難、勇于擔當?shù)某绺咂犯?。在自己的人生旅程和工作實踐中,始終做到心要靜、腦要動、腰要硬、行要正。特別是作為剛剛進入集團工作的青年學生,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起步階段,要切實做到志存高遠、堅定信仰,堅守正道;要勇于擔當,低調務實不張揚,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氣神;要團結拼搏,飽含深情地與職工群眾相處,真正和職工同事打成一片,發(fā)揮團隊力量合力推進工作;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大膽實踐創(chuàng)新,繼續(xù)學好“有字之書”,努力學習“無字之書”,不斷提高干事創(chuàng)業(yè)本領;要愛崗敬業(yè),發(fā)揚釘釘子精神,對該辦能辦的事抓住不放,一錘接著一錘敲,聚精會神一抓到底,不斷在艱苦奮斗中砥礪意志品格、在奮力追趕超越中實現(xiàn)自身價值。